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历史沿革


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是一座高校人文社科历史艺术类博物馆,位于吉林大学中心校区体育场东北侧。本馆前身为1955年成立的吉林大学历史系文物室。文物室初创时期的藏品基本来自社会采购和有偿捐赠,著名古文字学家、文物鉴赏家于省吾先生从北京应约来吉林大学任教后,建议设立文物室用以辅助历史教学,得到时任校长匡亚明先生批准后多次赴北京琉璃厂等古玩聚散地为学校采购传世文物。著名国学学者、文物鉴赏家罗继祖先生从大连来吉林大学历史系任教后,将其祖父——近代大收藏家罗振玉先生的部分藏品(青铜器和甲骨等)有偿捐献给文物室,丰富了文物室的藏品种类和数量。20世纪60年代,张忠培先生主持吉林大学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后,出土文物作为教学标本开始入藏文物室。

2006年,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开始筹建。2008年,基建一期工程启动。2009年,二期工程开始。2010年,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与地质博物馆合署为吉林大学博物馆。2012年底,文物室所藏文物迁至新馆。2013年10月30日,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对外开放接待观众。2020年7月,正处级建制的“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正式成立。

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是利用旧食堂进行内外改造而建成的现代简约式建筑。建筑右上方为原吉林大学校长周其凤所题楷书“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本馆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展厅面积1000平方米。共有两层,一层为临时展厅,现设馆藏文物精品展,向社会大众全面展示和传播古代文化,弘扬中华文明;二层为“历史碎片的缀合——东北考古文化专题陈列”常设展厅,全方位展示吉林大学在东北地区代表性的考古成果。本馆馆藏丰富,其收藏量位居全国高校博物馆前列。目前藏品约计8000件,其中珍贵文物约500件。馆藏文物包括青铜器、瓷器、玉器、钱币、甲骨、玺印、佛像、书画等门类,以及左家山、西团山、田家坨子、汉书和白金宝等遗址出土的石器、骨器、陶器等考古发掘品。

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现有人员11人,其中专任教师(含教授、副教授)2人,副研究馆员3人。管理系列人员1人,专业技术人员8人。取得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8人。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内设部门有:藏品部、公众服务部、信息技术部、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