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阐释吉大文物藏品内涵,释放博物馆力量 ——超时空对话:你不知道的镇馆之宝活动纪实

发布日期:2022-05-19    浏览次数:


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将2022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定为“博物馆的力量”,纵观近几年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博物馆在当代显然已经成为社会对“理解过去、思考当下、启迪未来”的重要平台。

疫情当下,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不断探索新的文化传播方式,适时全方位开展线上系列活动,讲座、展览、科普活动等推陈出新,通过“释放博物馆的力量”学术系列讲座、“鸟迹虫文——良渚文化的刻画符号”线上虚拟体验展、《超时空对话:你不知道的镇馆之宝》文物虚拟直播间座谈、《遇见青铜》吉大锦鲤吉祥物对话青铜科普系列、共同为本次国际博物馆日主题释放博物馆的力量。

20225·18下午13:30,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文物虚拟直播间座谈活动《超时空对话:你不知道的镇馆之宝》正式开播,讲述你不知道的镇馆之宝,将那些精美绝伦的文物,那些凝聚的历史瞬间,那些背后的动人故事,通过科技手段呈现在更多观众的面前。虚拟空间,未来已来,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力图在新的发展道路上再出发,借助虚拟技术凝聚本馆的精神,释放高校博物馆力量。本场直播活动由考古学院院长、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赵宾福教授、考古学院何景成教授、胡卫军教授作为讲述人,并特别邀请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教授、考古学院党委王巍书记作为主、副嘉宾,由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考古学院副院长唐淼作为主持人共同参与座谈。

一、文化弘扬,藏品为基

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教授认为,高校是交流思想、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作为高校,更加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创新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育人是大学博物馆事业的时代命题。高校博物馆植根于大学文化的深厚土壤,是大学深厚学术和文化积淀的重要标志。中国一直有着独特深邃的文化,这是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一直延续的深层原因之一。虽然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但是延绵不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深厚的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赓续的文化基因、多元一体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思想精华,为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提供了深沉的文化自信、丰厚的核心价值养分、厚重的软实力基础。当下,博物馆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品丰富、这是非常值得我们骄傲的珍贵遗产,为研究与传播传统文化奠定夯实藏品基础。

B6F0C


二、藏品传递,数字为媒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王巍书记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大学的博物馆在科研、收藏、教育等领域更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既是多年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吉林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平台,更是吉林省文化领域的一道靓丽风景,对学校内涵式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主持人唐淼副馆长对王巍书记的讲话表示赞同,并向观众介绍了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丰富馆藏情况,引出此次活动重点展示的三件镇馆之宝级文物——玉石龙、春秋德簋、清光绪“大雅斋”绿地紫藤花鸟纹盒,跟随三位讲述者的脚步深入走进文物背后的故事世界,讲述者对观众提出的代表性问题进行了讲解回答。

(一)玉石龙

农安县左家山遗址的玉石龙,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龙形雕刻器物,被称为“中华第一龙”,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院长、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赵宾福教授作为件文物的发掘者,结合自身发掘经历,为观众讲述与这件玉石龙的渊源故事。

C5E86


(二)春秋德簋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古文字学系主任何景成教授对德簋进行深入介绍。德簋年代属于西周晚期,这件德簋是罗振玉众多青铜器藏品中的一件,上世纪50年代,他的嫡孙罗继祖先生来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任教,后将这件簋有偿捐赠给了文物室。簋是古代的盛放食物的器具,相当于现在的碗。和簋配套使用的一般鼎,鼎是古代的一种炊器,煮肉、饭等食物,食物煮熟后盛放在簋里食用,所以鼎、簋配套。比如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的一件西周时期的兽面纹鼎,这种圆形的立耳三足鼎,是青铜鼎比较常见的类型。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三牺尊,这是一件盛酒器,欣赏青铜器,重要就是从器形、纹饰、铭文、铸造工艺等角度观察,欣赏其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6ED2EA


(三)清光绪“大雅斋”绿地紫藤花鸟纹盒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文博遗产系胡卫军教授在对该器物的介绍中指出,大雅斋瓷器是慈禧太后的御用瓷器,是晚清官窑瓷器的佼佼者。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这款清光绪“大雅斋”绿地紫藤花鸟纹盒,构图采用了“通景过墙”的构图方式,也就是说,没有将盒盖与盒身分开来单独设计纹样,而是将整幅彩绘图案贯穿于盒盖与盒身,将瓷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装饰,这种构图方式庄重大气、富有视觉张力。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春和景明”明清精品瓷器展,除了大雅斋这款粉彩瓷器外,我们所展出的清乾隆“四季花卉纹”瓶、还有清光绪“花鸟纹”蒜头瓶都属于粉彩瓷器,画面图案同样也是赋彩厚重,粉润如玉、呈现出清丽雅致的艺术风格。

B90B6


活动中,校党委韩喜平副书记还对近期博物馆推出的《遇见青铜》系列的两只文化吉祥物颇感兴趣,对吉祥物命名问题表示关切。院党委王巍书记对吉祥物的来历进行介绍,鲤鱼自古是吉祥富足、美好祥和的象征,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博物馆采用鲤鱼的形象设计吉祥物,并以母子的不同穿着(传统旗袍和时尚背带裤)意指传统与现代的联通,正是对博物馆深入挖掘藏品内涵、构建趣味文物故事、搭建古今对话桥梁、担负文化育人工作的价值认定。“吉妈”既代表吉林大学——孕育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摇篮,又象征吉林——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坐标,同时还寄托着几千年不变的吉祥如意愿望;鲤鱼孩子“跳跳”的名字,是取自“鲤鱼跃龙门”这一寄托着金榜题名、青云得志愿望的传说。同时,“吉妈”的名字其实也意味着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鲤鱼宝宝“跳跳”这一名字同时也是新一代文化传承者学习传统文化、发扬创造精神的象征。他们共同揭示了博物馆传播文化的使命与任务,以母子对话形式推出的系列节目也将是大学博物馆对自身研究、教育、传播功能与学科发展、传统文化、校园文化相辅相成发挥作用的有力探索。

3EFD20


三、继往开来,再创佳绩

 赵宾福教授讲到,博物馆在2020年7月改制后,屡创佳绩。在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短时间内完成馆舍的供暖系统、技防系统、电路系统、馆舍内外环境改造,完成智慧化库房样板间建设及藏品管理系统的开发工作;出版 2 部馆藏精品文物丛书《瓷器卷》和《玺印卷》;推出了“春和景明—瓷器精品展”和“风物暇年——青铜器展”;打造有声博物馆,推出“吉大瑰宝”青铜器系列在喜马拉雅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今年 5.18 之际,又推出一系列海内外学者共同参与的直播讲座,还有新上线的“鸟迹虫纹——良渚文化刻画符号”线上虚拟展。

F1ABC


最后,韩喜平副书记对此对话活动进行总结。此次对话形式富有吸引力,也很有内容,拉近了广大师生、网友和博物馆之间的距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要通过深入学习历史,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高校博物馆内很多育人资源可以深挖和探索,要让高校博物馆发挥思想育人的教育实践作用,结出更加丰硕育人果实。

此次虚拟空间线上直播采用超时空对话形式,是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在国家文化强国战略下,阐释吉大文物藏品内涵,助力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文物凝聚中华民族的磅礴力量的尝试与突破,为疫情之下探索博物馆文化传播新实践提供样板与范式,充分释放当代高校博物馆的力量。


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2022519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