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踏青时节,草长莺飞处皆是天地灵动的注脚。若您想探寻水墨间跃动的春意,不妨随我们走进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藏的齐白石《吾道何之》工虫画册,这位“草间偷活”的艺术大师,用一支纤毫细笔,将蚱蜢振翅的颤栗、秋蝉翼膜的透光、蝈蝈触须的微摆定格成永恒,让渺小生灵在宣纸上绽放出惊心动魄的美。
齐白石曾言:“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年轻时他常在案头养纺织娘、蟋蟀,甚至为观察螳螂捕食而彻夜守候,将草虫的“筋、骨、皮、肉”刻入记忆。画册中,工笔草虫纤毫毕现却毫无匠气:青蛾落脚时足尖轻点的力道,蝴蝶振翅间花粉簌簌的动态,皆透着他“以我观物”的赤子之心。更妙的是,他以泼墨花卉衬精微草虫,粗犷与细腻碰撞间,恰似清明时节枯枝与新芽的交响。
今日,我们特别制作了动画版的《吾道何之》,让东北老铁带您穿越百年光阴,看木匠出身的艺术巨匠如何将乡野草虫化作笔尖神韵。










齐白石 《吾道何之》 工虫画册
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藏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纯芝,小名阿芝,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以号行,又号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纵横雄健,色彩强烈鲜明,简练质朴中天趣横生。其书工篆隶,善诗文,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此画册作于1943年,作者时年七十九岁。